工信部為進一步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特發布《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將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標準全國統一,包含4方面13個指標+特色指標。
可能很多企業朋友對專精特新企業還有很多疑問,例如什么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企業怎么參與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價和申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因為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有時間段的限制且要求比較嚴格,很容易申報不成功,所以了解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的相關資訊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企業能夠更加合理的進行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的工作安排,中申咨詢為您整理了相關信息。
什么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培育的三個層次,三者相互銜接、共同構成梯度培育體系。
創新型中小企業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是優質中小企業的基礎力量,培育目標是100萬家左右。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培育目標是10萬家左右。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于產業基礎核心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培育目標是1萬家左右。
企業怎么參與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價和申請?
優質中小企業評價和申請,堅持企業自愿、公開透明的原則開展。
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由企業按屬地原則自愿登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參與自評,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根據評價標準組織對企業自評信息、相關佐證材料進行審核、實地抽查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由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公告為創新型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由創新型中小企業按屬地原則自愿提出申請,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根據認定標準,對企業申請材料和相關佐證材料進行審核、實地抽查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由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按屬地原則自愿提出申請,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根據認定標準,對企業申請材料和相關佐證材料進行初審和實地抽查,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對被推薦企業進行審核、抽查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將就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工作出臺實施細則,具體參與評價和申請的流程請以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出臺的實施細則為準。
工業和信息化部每年將印發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工作的通知,具體申請流程請關注中申咨詢后續資訊,2022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工作已于6月21日啟動。
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認定標準
一、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標準
評價得分達到60分以上(其中創新能力指標得分不低于20分、成長性指標及專業化指標得分均不低于15分),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一)近三年內獲得過國家級、省級科技獎勵。
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等榮譽(均為有效期內)。
三)擁有經認定的省部級以上研發機構。
四)近三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500萬元以上。
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
同時滿足以下四項條件即視為滿足認定條件:
一)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發費用總額不低于100萬元,且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于3%。
三)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
四)評價得分達到60分以上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 近三年獲得過省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三;或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五。
- 近兩年研發費用總額均值在1000萬元以上。
- 近兩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6000萬元以上。
- 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0強企業組名單。
評分表
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需同時滿足專、精、特、新、鏈、品六個方面指標。
一、專業化指標
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長期專注并深耕于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截至上年末,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3年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于70%,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不低于5%。
二、精細化指標
重視并實施長期發展戰略,公司治理規范、信譽良好、社會責任感強,生產技術、工藝及產品質量性能國內領先,注重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至少1項核心業務采用信息系統支撐。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或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國際標準協會行業認證)。截至上年末,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
三、特色化指標
技術和產品有自身獨特優勢,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且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擁有直接面向市場并具有競爭優勢的自主品牌。
四、創新能力指標
滿足一般性條件或創新直通條件。
一)一般性條件。需同時滿足以下三項:
- 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近2年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均不低于3%;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5000萬元—1億元的企業,近2年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均不低于6%;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同時滿足近2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8000萬元以上,且研發費用總額3000萬元以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比重50%以上。
- 自建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發機構,設立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 擁有2項以上與主導產品相關的I類知識產權,且實際應用并已產生經濟效益。
二)創新直通條件。滿足以下一項即可:
- 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三。
- 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強企業組名單。
五、產業鏈配套指標
位于產業鏈關鍵環節,圍繞重點產業鏈實現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應用,發揮“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
六、主導產品所屬領域指標
主導產品原則上屬于以下重點領域: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于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軟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或符合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或屬于網絡強國建設的信息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領域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