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著力培育“專精特 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 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 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突出等特征,是未來中小企業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我國專精特新“小 巨人”企業發展現狀和現實對比,結合國際“隱形冠 軍”企業發展經驗,研究我國中小企業從“專精特 新”到“隱形冠軍”的成長路徑。
一、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背景 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基于當前國內外環境變化和我國所處發展階 段作出的重要部署。
第一,外部環境趨于復雜,保障產業鏈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當前全球政經格 局多變,局部地區沖突頻發,逆全球化趨勢加劇。中美博弈從貿易摩擦向投資、技術 等領域延伸。同時,新冠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全球經濟“滯脹”風險加大,國際 經濟區域化加速,全球供應鏈體系趨于重構,產業鏈供應鏈趨于本地化。這加大了我 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2020 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為 31.3 萬億 元,占全球比重近 30%,位列世界第一。但是根據 2018 年《科技日報》統計,我國有 35 項被美國“卡脖子”的技術,在醫療器械、電子通信、核心工業軟件、高端材料、 精密設備等關鍵領域依賴進口。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養有利于保障我國供應鏈安 全、穩定。
第二,中小企業重要性凸顯,競爭力有待提升。一方面,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 的作用愈發重要。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中小企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 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截至 2020 年底,我國市場主體總數達到 1.4 億戶,其中中小企 業戶數占比 95.68%,營業收入占比 62.98%,利潤總額占比 53.46%1。另一方面,中小 企業面臨諸多困境亟需提升整體競爭力。在疫情反復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 下,中小企業面臨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訂單不足、回款難等一系列挑戰。疫情暴發初期,67.69%的中小企業營業收入減少;21.61%的企業無法及時償還貸款等債務,經營 資金壓力加大;86.22%的企業賬上資金無法支撐 3 個月以上
伴隨一系列助企紓困政 策加快落實,中小企業經營生產得到一定恢復。但是當前,國內中小企業整體發展景 氣度偏低。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和核心競爭力,不僅是助力中小企業突破困境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 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