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科牛津”)與全球權威藥典機構——美國藥典委員會(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合作開展的兩項定量核磁共振(qNMR)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以SCI論文形式正式發表。兩項研究成果系統驗證了中科牛津自主研發的400 MHz核磁共振波譜儀在藥物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可靠性與通用性,為推動qNMR技術在制藥行業的標準化和應用推廣提供了重要支撐。
美國藥典作為全球藥品、原料藥、輔料及醫療器械質量標準的權威依據,一直致力于推動檢測方法的創新與優化。本次合作旨在通過建立更高效、穩健且易于推廣的定量核磁共振方法,提升藥物質量控制的精確性與可及性。
第一階 段建立通用型qNMR內標法平臺方法
在第一項研究中,團隊針對qNMR技術長期以來受限于操作專業性強、方法開發復雜等問題,提出了一套適用于多產品矩陣的“平臺方法”。該方法通過統一的核心參數設置,顯著降低了qNMR的使用門檻,使非專業人員也能快速獲得可靠結果。
研究團隊系統評估了信噪比、數據處理方式、積分方法、弛豫延遲、T1弛豫時間及樣品稱量等關鍵參數對定量結果的影響,并在來自8個實驗室的12臺核磁共振波譜儀上進行了多中心驗證。值得注意的是,中科牛津全程使用自主研制的400MHz整機系統參與測試,其性能表現與國際同類設備相當,在準確性、重復性和系統適應性方面均達到平臺方法的要求。
該研究呼吁全球qNMR社區共同驗證這一平臺方法,以進一步擴展其應用范圍和可靠性。
論文全文可通過以下鏈接獲取:
https://doi.org/10.1002/mrc.5532
第二階段 qNMR在實際藥物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在第二項研究中,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基于定量氫譜(¹H NMR)測定乙基纖維素中乙氧基含量(EO%)的方法。該方法采用CDCl₃/TFA-d溶劑體系,無需內標或外標物,通過直接積分甲基與亞甲基/次甲基質子信號,結合質量分數計算,實現了對EO%的高精度測定。
在多實驗室聯合驗證中,qNMR測定結果與藥典GC-FID方法的標準證書(COA)值偏差小于3%,且表現出更優的操作安全性和穩定性。中科牛津400 MHz核磁共振系統在該實際應用場景中再次展現出卓越性能,驗證了其從方法開發到常規檢測的全流程適用性。
該方法為解決現行藥典方法中衍生產物不穩定、內標揮發等問題提供了更簡潔、環保且可靠的替代方案。
論文已正式發表,全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mrc.70033
結 論 中科牛津核磁共振系統勝任多種定量場景
兩項研究的成功不僅體現了中科牛津與美國藥典委員會合作的深度與成效,也凸顯了中科牛津400 MHz核磁共振整機系統在復雜藥物分析任務中的實用性與可靠性。該系統具備從科研方法開發到藥品質量日常控制的完整能力,能夠滿足多種定量分析需求,為制藥企業、檢驗機構和科研單位提供了高性能、本地化的核磁共振解決方案。
未來,中科牛津將繼續與USP等國際組織保持密切合作,持續推動核磁共振技術在全球藥物質量標準中的創新與應用。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