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克斯康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新任總裁兼CEO Anders Svensson正式亮相,并在上任首周點燃“第一把火”:著手啟動成本優化計劃。這一動作背后,可能是對當前增長壓力與盈利承壓的清醒判斷。
根據財報,盡管海克斯康在Q2實現了3%的有機增長和高達104%的現金轉化率,但這仍未能扭轉整體利潤下滑的趨勢。公司營收達到13.7億歐元,同比增長1.3%;但經調整后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0%,營業利潤率從29.5%跌至26.3%。
Svensson在財報中指出:“這些結果令人鼓舞,但市場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我們必須進一步加速有機增長,同時調整現有的成本結構。” 他同時確認,成本優化計劃將盡快啟動,并將在Q3財報前向市場更新進展。
(那么,人力結構是否也在調整計劃之中?本公眾號將持續跟進,歡迎關注獲取最新消息。)
從地區表現來看,中國雖取得5%的增長,但測繪系統依然面臨嚴峻挑戰,拖累整體表現;制造智能業務雖在中國增長10%,但歐洲地區汽車行業持續疲弱。整體來看,業務增長尚未形成均衡合力,產品創新轉化為收入仍需時間。
雖尚未公布具體細節,但Svensson強調,“不會等到第三季度財報”才行動,意味著短期內公司內部將迎來一輪高頻度的資源再分配。
在上任后的首份財報中,Svensson直言不諱地指出成本結構“與現有的有機發展節奏不匹配”,并表示:“我已經與管理層著手制定一項成本改善計劃,將盡快實施。”這一表態顯然是向資本市場釋放信號:海克斯康將在管理效率和資源配置上有所動作,而不僅僅依賴未來產品和市場周期的自然復蘇。
作為一家橫跨測量、制造、地理信息等多個領域的科技巨頭,海克斯康已宣布擬在2026年前分拆部分非核心業務(Octave),聚焦本體精密測量技術。這一動作本質上也是“聚焦核心、精簡架構”的前奏。
因此,在全球經濟與地緣環境持續動蕩的大背景下,如何壓實盈利能力、重建增長節奏,將成為新CEO Anders Svensson的最大考驗。而這一“第一把火”,或許正是全面變革的開始。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