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的概念提出已有多年,為何如今“專精特新”企業受到高度關注支持?
劉迎秋
“專精特新”并非新概念,國務院在2012年就提出了“鼓勵小型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的道路”。經過多年發展,尤其是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需要更加重視和強調“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目前,從全國各省市到中央各部門都在大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其力度和規模也是空前的。當前著力抓好和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既符合我國發展需要,又具備較好條件:
第一,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根基,而符合“專精特新”發展方向的企業,又是制造業能夠強大的基礎。抓好“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建設和發展,有助于從根本上夯實制造業發展的基礎。
第二,從產業鏈角度看,雖然我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但作為相互依存的產業鏈發展本身還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甚至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還存在很多空白,因此需要補鏈強鏈延鏈。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加速產業鏈的高質量建設和發展,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
第三,從經濟發展現實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來自疫情、中外貿易摩擦以及國內發展環境變化、甚至政策實施中的“合成謬誤”等眾多壓力與不確定性的挑戰,迫切需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著力抓好和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有助于更好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從根本上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韌勁;
第四,從制造業企業發展的規律來看,“專精特新”也是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邏輯起點,中國制造業企業數量眾多,由大變強,必須從“專”、“精”、“特”、“新”入手,著力增強內生性增長動力,并由此逐步做強做大。我國現有市場主體近1.7億個,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具備走向“專精特新”的基本條件和優勢。
劉興國
之所以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建設,主要有四方面的考慮:
一是需要推動中小企業差異化發展,與其他企業相比,“專精特新”企業在某一方面具有獨特的差異化優勢,或專或精或特或新;
二是需要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發展的引領示范企業,通過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可以對其他中小企業形成示范效應,提供發展方向與經驗指引;
三是為了形成完整的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鏈領航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四是為了補全補強產業鏈供應鏈,“專精特新”企業可以補全大中企業覆蓋不到的產業鏈斷點,可以補強大中企業不愿意花精力去覆蓋與提升的產業鏈次要環節。
“專精特新”企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擁有領先于其他中小企業的技術優勢,更加注重創新投入,更加重視新產品研發;
二是擁有個性化、特色化的產品,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力,產品難以被替代;
三是擁有政府背書的聲譽優勢,進入“專精特新”名單的企業,實際上獲得了政府部門對企業形象、品牌美譽度、技術領先性的背書,事實上強化了企業的聲譽優勢。
鄧正平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全球產業鏈加快重構,科技創新如今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關鍵技術成為產業發展的命脈,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等,成為必解的命題。“專精特新”企業分布在各個產業鏈和領域,為解決“卡脖子”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憑借“小而專”、“專而尖”,“專精特新”企業率先實現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
2
從現已公布的專精特新企業名單來看,“專精特新”企業有哪些特點?
劉迎秋
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共4700多家國家級的“專精特新”企業,各省也開展了相關工作,推出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還有些地方推出了瞪羚企業、單項冠軍等企業。這些“專精特新”企業的一個普遍且顯著的特點是擁有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同時能人能夠在企業發揮主導和決定性作用。從結構上看,“專精特新”企業覆蓋了各主要制造業領域,甚至也包括為制造業提供支撐的科技創新和服務等領域。從地域分布看,“專精特新”企業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且高技術含量、高發展質量的企業較多;中部地區占一定比重,優質亮點企業也不少,呈現出較大發展潛力;西部省份占有一定比重,呈現出較大發展后勁。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包括“東數西算”等快速推進,不僅“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會再上新臺階、再擴新規模、再創新水平,而且中東西部“專精特新”企業布局和質量也將進一步升級與優化。
專精特新企業的優勢:
第一在于“專”。專是基礎也是核心。這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首要特點和優勢。企業只有專注和深耕于某個領域,才能做深做細做好做透,進而在深挖市場需求潛力中做大做強。
第二在于“精”。精是專業化中的精,專是精細化、精致化的專。“專精特新”企業一定要專注于某個領域,縱向發展、精耕細作。只有這樣才能盡最大可能釋放企業創造力、活躍力和發展力,從而才能更好捕捉市場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僅如此,企業只有通過精細化、精致化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專業化發展。
第三在于“特”。特是在專業化過程中的特,專是特色化的專。沒有特色的“專”,只能是某一生產領域的簡單“復制”,難以形成強大競爭力。企業只有在“專”的基礎上始終沿著特色化道路深入發展,才能創造和實現更多獨特優勢和更大價值,從而才能規避和防止陷入同質化惡性競爭的陷阱,企并由此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專業化。
第四在于“新”。新是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新,專是創新能力更強的專。企業只有深耕某一領域,并在這保過程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尤其是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管理創新以及理念創新,才能更好實現特色化、精細化、精致化和專業化,從而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這個意義上說,“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很有可能因此而逐漸發展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甚至成為某一領域的“巨無霸”。
劉興國
“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在地域分布上更多集中在經濟活躍度更高的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越好;
二是在產業上更多聚集在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領域;
三是在發展質量上具有更好表現,在技術優勢與產品特色的支持下,企業財務績效明顯好于其他企業;四是業務高度聚焦,基本上都是聚焦于某一特定細分領域進行長期深耕經營。
鄧正平
“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強,而且分布在各個領域。以芬香為例,芬香在2022年1月入選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們創立至今,始終重視提升產品研發設計、精細化運營和專業化品牌服務,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用戶為中心,以供應鏈為根基,不斷提升專業化品牌服務、精細化社群運營、特色化研發設計等能力,在新業態、新模式下的品牌新零售服務行業進行數字化變革,重構人貨場良性循環生態,幫助品牌商家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打響品牌知名度等。“專精特新”企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力強,為制造業發展賦能,芬香已為上萬家品牌商家提供品牌新零售服務,已經陸續幫助眾多“寶媽”、退休人士、退伍軍人、農民工、殘障人士等共計200萬人員實現了靈活就業和創業增收,幫助他們找到了實現富裕的突破口,邁向共同富裕之路。
3
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需要形成哪些政策體系,形成較好的社會協同推動力?
劉迎秋
“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既需要企業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政策扶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工信部等部門以及各省市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舉措。當前,最重要的是將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把政策用足用好用充分。這里需要特別強調三個方面:
一是在政策導向上,要將更多的政府扶持資金等資源更多在放在消費端,增加受益而,并由此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和條件,而不能過度強調讓“專精特新”企業的申報各種所謂“獎勵”和“配套資金”,以此避免誤導企業、誘發形形色色的“尋租”行為,斷送“專精特新”正常發展。
二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專精特新”等各類企業提供更多的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標準體系、動態化監管等制度和政策體系建設,比如研發水平、管理水平、盈利水平、納稅水平、專利質量等,及時發現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并且將進行科學的動態評估,激發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劉興國
在政策支持上,除了要大力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降低企業發展負擔、增加企業發展要素供給外,更多應致力于引導“專精特新”企業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一是可以適當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同時擴大加計扣除費用范圍;
二是加快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強化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特別是“卡脖子”技術的創新支持;
三是鼓勵“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聯合創新,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多樣化引進或共享高層次創新人才;四是鼓勵大企業聯合“專精特新”企業共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參與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鄧正平
“專精特新”企業因為規模小,底子薄,但投入比較大,其發展需要政策和全社會的力量支持。希望國家持續加大“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力度,特別是對于供應鏈創新的企業給予更大支持,從財稅等各方面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企業標桿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4
專精特新企業應當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獲得更大發展,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和強鏈補鏈中發揮更大作用?
劉迎秋
縱觀全球老牌大型企業,都是從專業化逐步發展起來的,有的企業甚至是從做某個小零件、小部件起步的。“專精特新”企業更是要在專上下功夫,專中找精、找特、找新(創新),做到專而更專。“專精特新”企業要牢牢把握專業化發展這個方向不動搖,切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盲目追求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多元化。要緊緊扭住“專”這個“牛鼻子”,在“專”的麾下狠抓企業的精細化、精致化發展,走專業化、創新化、特色化之路,并由此充分挖掘和釋放企業創新發展潛能。在“專精特新”發展的漫長過程中,企業一定要沉住氣、沉下心,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勇氣,在百折不回中專注于某項技術和某一領域,沿著專業化發展技術路線和市場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在強化技術、管理、銷售渠道等創新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專業化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劉興國
“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于競爭力的提升。為此,“專精特新”企業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強自我創新能力,既要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也要不斷完善創新管理;既要提升創新硬件,也要提升創新軟件;既要引進或整合利用高層次創新人才,也要加強創新人才激勵。
二是始終堅守初心,聚焦專業細分領域深耕發展,不能盲目走多元化擴張道路,要力爭在專業細分領域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三是突出特色,要持續打造個性化、特色化產品,不斷強化差異化競爭優勢。
鄧正平
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加碼,“專精特新”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專精特新”企業需要抓住契機,堅定初心,堅持在專注的領域做深做透做新,培育更深更持久的競爭優勢。芬香將堅定“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持續聚焦主業,聚焦賦能制造業創新升級,持續提升供應鏈品質和數字技術能力,持續加大供應鏈創新和技術創新,堅持不懈提升企業創新力與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不斷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