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連續兩個月的負增長后,6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實現由降轉增,增速較上月回升7.3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月份利潤由降轉增,上半年保持小幅增長,工業經濟的這一積極變化來之不易。
二季度以來,部分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拖累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由增轉降,同比下降8.5%。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和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工業經濟逐步企穩回升。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6.5%,降幅略有收窄。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8%。
二季度工業企業效益走出的“V”字形,表明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頂住了沖擊和壓力,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韌性、企業活力和發展實力。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挑戰,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部門各地區積極落實好穩增長系列政策措施,企業克服困難,加足馬力、穩定生產。同時,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加快落實,能源、原材料保供穩價等政策效果明顯,助力中下游行業效益持續改善,上下游利潤分化有所緩解。
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的明顯修復,對于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汽車行業為例,4月份汽車制造業受沖擊較為明顯,影響制造業當月利潤下降6.7個百分點。隨著穩經濟系列政策加快落地見效和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恢復,上海、吉林等汽車主產地加快復工復產,6月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轉為大幅增長16.2%,汽車制造業利潤也由下降轉為大幅增長47.7%,成為拉動工業企業利潤回升作用最大的行業。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從當前情況來看,內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仍然存在一定壓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要暢循環。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的筋骨血脈,目前工業產銷銜接不暢問題仍然存在。要進一步暢通交通物流主干道、微循環,著力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通而不暢問題;要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加快提升企業穩產達產水平,盡量減少疫情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要強主體。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底氣所在、韌性所系。盡管6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出現積極變化,但當前利潤增速仍處低位,企業虧損面仍然較大,制造業利潤降幅雖有縮窄但同比仍下降9%。尤其是部分中下游行業面臨大宗原材料價格高位波動和市場需求不足的雙重擠壓,未來生產經營還面臨較多困難。要加快推動穩工業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做好電力、煤炭等保供穩價,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解難支持力度,使他們盡快得到實惠、恢復元氣、渡過難關,并扎實做好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
要擴需求。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當前,市場需求仍然不足,工業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偏低,要充分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對工業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加大穩投資擴消費政策力度,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以需求恢復拉動工業產品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