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7日,應丹東通博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邀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依托生產過程信息化試點項目,組織信息化專家對該公司進行了現場診斷和交流。協會名譽理事長奚家成、協會秘書長閆增序、副秘書長鄭朝松,試點示范企業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項目主管,試點項目辦公室成員以及中環天儀、河北申科的信息化主管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7月6日,該公司總經理張寒棣首先帶領大家參觀了車間生產現場,展示了實施精益生產后煥然一新、井然有序的生產場面。
隨后,信息化主管張一丁匯報了該公司信息化情況。據了解,該公司十分重視產品質量的持續改進提高、成本的持續降低和效率的持續提高,也認識到信息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其信息化工作從2002年甩圖板開始,歷經了電算化、ERP失敗、自主開發ERP、實施PDM和CAPP,一直到2015年供應鏈信息化項目上線,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10多年的信息化基礎工作,加上2014年開始的精益生產管理實踐,為該公司繼續開展生產過程信息化創造了條件。
為了開展生產過程信息化,該公司多次派人參加了協會組織的生產過程信息化試點項目交流活動,并借助試點項目的幫助,邀請試點示范企業的信息化專家,對其進行診斷。
張一丁的信息化情況匯報內容詳細,羅列了多項生產過程的痛點和難點,激發了參會代表的熱烈討論。參會代表和通博信息化人員還就一些具體操作進行了充分交流。
會上,奚家成結合通博集團的實際情況,代表專家組對企業下一步信息化建設提出七點建議:他首先肯定了通博在組織保障、基礎工作、信息化投入等方面所擁有的優勢和付出;其次,建議通博做好生產過程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并從規模相對較大的一類產品開始試點生產過程信息化,不宜全面鋪開;第三,做好規范化,比如基礎編碼工作,無論多難,都要統一和完整,這是基礎的基礎;第四,創造條件,實現關鍵設備信息化(工位數字化);第五,實施以訂單拉動為主的現代生產模式,降低庫存;第六,建議把PLM納入生產過程信息化之中,實現可追溯;第七,對這次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在下次交流會議上同三個試點示范企業再次討論,在總框架思路的基礎上對現有問題進行整改。